第一个是加速身高的增长。
加速身高的增长,无非就是运动、饮食、睡眠的调整,以及生长激素干预,进行身高的追赶性增长。
如果,骨龄超额不太多,且身高距离骨龄对应均值身高差距不大,那么可以考虑通过运动、饮食、睡眠、甚至是生长激素的方式去追赶对应骨龄的身高。
建议,最好是医生进行详细的评估后,选择最合适的干预方案。
因为这种单纯追赶性的增长,跟青春期的性激素水平,以及身高追赶过程中骨龄的同步发展速度都有相关性。
第二个是减缓骨龄的增长。
多数骨龄的超速增长,都性激素有关系。随着性激素的提高,所带来的骨龄的快速增长。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“性发育”。
经过医院对性激素六项等相关检查,确认发育进展。如果是因为发育带来的骨龄过速,那么延缓骨龄增长的方式,就是抑制性激素的提升。
早期的中药控制、中期抑制剂注射、后期口服药物等方式,都能有效的延缓“青春期”的到来,降低性激素水平,从而达到控制骨龄加速的效果。
不管是哪种方式,都需要在正规的医院,通过专科医生进行全方面的测评,才能进行医学干预。骨龄小,也别大意~!
骨龄小,是不是就是晚长?未见得。
目前医生给的建议是,在骨龄4岁的前提上,还有空间继续观察。
加强运动,看看能不能继续追一点。
密切关注骨龄的变化。
如果孩子因为身高偏矮就诊,骨龄提示明显小于实际年龄,我们首先要排查导致骨龄偏差的原因,寻找背后营养、疾病等方面的因素。
这种情况有以下几种可能:
1、营养状态较差,比如消瘦、缺乏某些必需营养元素等。
2、某些激素异常,如生长激素缺乏、甲状腺功能低下等。
3、遗传因素,就是俗称的“晚长”,往往父母当年也有晚长的经历。
4、其他疾病,如某些染色体疾病、骨骼疾病等。
针对性的进行改善和治疗。
如果怀疑是晚长,则可以密切观察,定期复查生长发育状态及骨龄片。
上一篇:骨龄,身高潜力的唯一标准
下一篇:骨骼的年纪,偏大偏小都不好